【電纜網訊】7月16日,國家發改委召開新聞發布會,發言人孟瑋就中企外遷“唱衰”中國制造業的論調做出回應:“中國制造業外遷規模不大,以中低端企業為主,對中國經濟增長、產業升級及勞動力就業等方面總體可控。”孟瑋指出,近年來,隨著國際產業分工和全球產業布局的深度調整,中國制造業已經進入到了轉型升級、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一些企業到國外設廠經營的情況,這是正?,F象。
產業鏈轉移并非新事。早在數年前,部分企業因勞動力、土地價格或自身布局等因素影響,已經開始向海外轉移。其中,一些電子業、服裝業等勞動密集型企業,開始抱團轉向人力成本更低的東南亞和非洲等地區。
CEI企業研究所秘書長唐大杰表示,實際上,中企外遷的議題包括主動外遷與被動外遷兩方面。例如,近幾年一些企業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向東南亞與非洲等地主動外遷。另一方面,比如在2008年,《勞動合同法》正式執行后,勞動力成本上升,勞資關系緊張導致的大范圍勞動密集型產業前往廉價勞動力富足的東南亞國家。“當然也會存在企業在海外‘水土不服’,因為缺乏完善的產業鏈以及經濟、政策的差異,企業回流的現象。但外遷和回流都不會成為主流,畢竟啟動資金、解雇國內工人成本不菲,大部分制造業中小企業存在自身外遷能力不足的困境。”唐大杰向北京商報記者指出。
除國內企業外,近期有媒體稱三星等在華外資企業也傳出裁員撤廠的消息,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在早些時候提到,“部分產業鏈的轉移早在數年前就已經出現。當前中美貿易摩擦成為顯性因素,再疊加經濟周期因素的影響,這也更要求我們必須堅持擴大開放,持續完善營商環境建設,降低企業稅負”。
下一篇:沒有了!